今年有幸于5月至8月在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教学法研修学习。在课堂上,我们亲身体验了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学习课堂教学的设计安排,如何让自己的课更好的为课堂服务等。同时,我们参观了私立大学、社区大学、教会学校等,领略了美国西部地区的农场文化,还很荣幸地做客茱莉亚老师的家,并在美国当地家庭住宿了一个月,从多角度了解了美国的历史、文化和生活。
在这次研修过程中,我的最大的收获是学习了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感触最深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国高校教育体制特点
(一)高校自主。对于高校发展而言,高校办学具有相对较高的自治权,高教机构有权管理内部发展事务。政府则是通过立法和财政等间接方式服务高校,政府在高等教育系统扮演着资金提供者和服务者的角色。
(二)妥善处理好对于科研和教学。美国很多高等教育将大学分为三个不同层次,赋予不同的职能,波特兰州立大学强调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州立大学以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为主,不强迫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但所做科研必须与教学有关,而社区学院只能提供高中后两年的大学教育。简而言之,搞科研的就只搞科研,教学的就只教学,如果要参与科研项目,必须在保证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进行,高等教育培养社会精英人才和钻研学术并重,不会相互影响
(三)避免教育的同质化。充分发挥每一个层次每一类别高等学校的作用,引导每一层次和类别的高等学校确立起自己的一流水准或同层次、同类高校学习和赶超的榜样,努力避免所有高等学校都追求高层次而导致高度趋同化的弊端。
二、课堂教学特点
(一)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学生是学习者,是所有课堂活动的主体,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达到教师预定的学习目标。这种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在每一项课堂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其中。为了让我们切身体会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我们作为学生参与了所有的活动。这些课堂活动大多是以小组方式进行的,还有一些是整个班级参与的。不管哪一种形式,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其外,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真正的主体。
2.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为指导者、监督者。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确定好课堂活动进行的步骤。对于每一项活动,教师要事先规定好在每一个时间段,学生应该做什么事情。在课堂上,教师按照计划,指导学生按步骤完成任务,在需要的时候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教师要监督每一位学生,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游离在课堂活动之外。
3.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国内,大多数的教学目标是从教师的角度陈述的。有些时候,教学目标只写在教师的教案里,不会展示给学生。在这次培训中,其中一项,就是要求我们从学生的角度陈述教学目标,表现形式为 “I can…”。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会展示给学生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学生明确了教学目的后,也会在活动中有意识的强化某种技能的练习,并且在课堂结束的时候,知道自己在这堂课中做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二)精心设计每一次课堂教学
1.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堂开始时,向学生指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所有的课堂活动的设计和教学手段均以教学目的为中心展开。
2.教学环节完整。每一堂课中,首先是课堂导入,可以以一张图片迅速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课堂的主要内容中。之后是输入材料,可以是书面材料,也可以是音频、视频材料;然后以输入内容为基础,指导学生完成练习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点后,进行独立练习或延伸练习。最后对整个课堂内容进行总结。
3.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设计所需要的时间,教师任务,学生任务,明确每一项任务的目的。在每一项任务后,要有来自教师或同学的反馈和评估。一堂课中,多种交流方式结合。
(三)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明确对学生的要求
在一个名为speed dating的活动中,所有学生坐成面对面的两排,教师给出一个话题,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讨论。时间一到,其中一排的最右端的一名学生换到最左端,其余学生依次向右移动。这时教师给出另一个话题,学生再次进行两人一组的讨论。这项活动中,学生的搭档在变,话题也在变,所以学生的讨论一直都是不同的,不会有无话可说的感觉。
(四)丰富的课堂活动和教具
研究表明,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参与度不同,会直接导致记忆程度不同。通过阅读可以记忆10%;通过听和看分别可以记忆20%,30%;听与看相结合(如观看电影或参观展览)可以记忆50%;通过说(如参与讨论)可以记忆70%;通过说与做的结合(如模拟场景或戏剧表演等),则可以达到记忆90%。因此,让学生参与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让学生乐在其中。在这次培训中,我们的老师们要向我们传达的重要信息之一,就是语言学习可以是有趣的、快乐的。课堂活动可以借助音乐、画画、海报、话剧等多种形式。为了完成这些活动,教师也准备了很多教具,如彩笔、水彩、彩色卡纸、胶水等等。活动的方式可以是小组活动、班级活动等。只要是可以达到教学目的,有益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任何形式的课堂活动和教学手段都有可能。
三、美国之行的反思与收获
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国情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教育体制不同、教育模式也不同。教育模式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传统,构成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教育差异。中国人谦逊与内敛的性格,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即是老师关注学生的缺点,希望通过弥补不足来完善学生品格,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美国第一代拓荒者开垦这块新大陆时那种对征服与梦想的追求传承下来,形成了美国勇于创新和开拓的文化传统,体现在教育中即崇尚民主、张扬个性,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通过欣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两种教育模式各有优势,无法直接移植,适宜美国今日社会的教育模式或教育体制并不一定适应于中国现在的社会。但对于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些做法特别是包含在其中的一些教学观念,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借鉴。
(一)学习美国严格的制度管理
虽然在美国的课堂会常见学生迟到现象,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玩手机、电脑等现象,即使有,一般都是查询和教师授课内容相关的信息,整堂课都认真听老师讲解,或者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而教师也极具敬业精神,无论课上或者课程结束,对于学生的任何疑问都会耐心解答。
美国是个法制国家,法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也植根于美国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学校实行的也是制度化管理,每个方面都有制度加以规范。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严格的制度管理。教育管理者们爱学生,欣赏学生,但对犯错误的学生的处罚也是相当严厉的。如学生提交的作业,如果发现有抄袭等现象,会处理得相当严重,并涉及到学生的信用问题。
(二)教师高度的职业精神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
在研修期间的学习过程和观摩课中,美国教师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为老教授已经73岁高龄,但在课堂上依然充满活力和热情,他通过灵活分组、积极引导培训学习的老师们进行全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让大家自己总结各种教学方法的意义和实用性。无论通过教授的教具准备,还是各种教学用卡片的准备,或者是分组的方式等,我们可以看出老师的精心备课和良苦用心。通过多堂课程的参与和学习,主要有以下方面感受和收获。除此之外,教室的布置、研究问题的设计、合作过程中的参与和指导、学生展示时的精彩点评等,无不看出老师精心的备课,充分的知识准备。
(三)学会欣赏与尊重
在波特兰州立大学的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会在一个学期课程结束、研究生学习期间、甚至会专门为有兴趣学习计算机工程相关专业的高中生专门举办学生设计作品展。在展览期间,学院的院长、副院长、专业课教师等,都会仔细观看每一个作品的设计,并在这一过程中与学生进行问题交流,由学生讲解设计作品的想法、工作原理、未来应用设想等。无论学生设计作品水平如何,教师们都会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赏。
而学生之间也同样彼此欣赏和尊重。在州立大学学习期间,经常在深夜的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看到学生以团队方式讨论问题,能感受到大家对彼此想法的赞同。在任何竞赛过程中,对于同学所取得的成就,同学们都会以热烈的掌声向获奖者表示由衷的祝贺。
由于参观考察范围和时间所限,我们在波特兰州立大学所了解的学校课程设置及实施情况有限,但观一斑而窥全豹,从中透视出美国高等教育的卓越教学,也为自身回国之后改革教学方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经验。